绿豆娃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成长路上难免会遇见“雾霾”
遮住阳光,看不清前方
别担心
湖南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医学中心王华/主任来了
知识篇
一、眼睛的功能
眼睛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约有80%以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
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都要用到眼睛。
二、儿童视力发育的特点
1、儿童视力发育是逐步形成的:
在胚胎发育的第二个月,人眼视觉系统开始发育,在出生的时候,其形态已基本成型,但视觉中枢发育尚不成熟,新生儿的视力很差,视力估计在0.01,就是在一尺远的距离。等他逐渐接触了外感光线的刺激和包括大脑的视觉增数的发育以后他视力会逐步地提高。
2、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是视力发育的三个关键期。所以在这三个时期我们如果及时发现,小孩的眼睛有问题,往往可以避免造成视力的一些损害。
三、视力发育和屈光
1、小孩子生下来是一个远视状态;
2、出生的婴儿眼球的长度只有16个毫米左右,到了3岁左右,他的眼球拉长,可以发展拉长到19.5毫米左右,所以从0岁到3岁这个过程,我们叫做快速发育的阶段;
3、另外就是3岁到18岁,有些人说是3岁到14岁,他是一个是属于慢速发育过程,眼球实际上还是在拉长,还是在变化,一直发生到我们正常人的眼球的长度(24个毫米左右)。
4、第一张就是早期的,由于眼球比较短,远处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睛的驱光系统,包括角膜晶状体这一些聚焦以后,它的焦点越过了它的接触点,落到了眼球之后,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远视眼,就是远视。
5、我们很多民间说法都认为,远视眼看远看得清楚,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它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怎么能看得清楚?所以远视眼,是看远看近都不清楚。
6、而且远视眼比近视更糟,危害更大,小孩子发育有一个过程,就是出生时是生理性的远视,所以他在0岁到3岁这个快速发育时机眼球会正视化,到3岁还没有发展完成,一直到14岁左右才差不多完成,它正视发育的过程,发育地成长,使得聚焦在视网膜上,再成为一个正视眼。
小结:如果小孩在发育过程当中,由于环境因素还有遗传因素,使得眼球过度的发育,拉长了它的聚焦,聚焦在前面去了,像这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为近视眼。近视眼很大部分就是由于在发育过程当中,眼球过度的拉长,有两种原因使眼球拉长:一个是先天因素使眼睛发育过度增长,第二个是后天因素,环境因素影响了他的眼球过度的发育,都可能引起近视眼。
Q1:很多家长讲我的小孩子五岁了,怎么还是0.6的视力,是不是正常?
1、我们从这个图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正常的儿童的驱光度,和他的视力一个状况,我们的孩子不是生下来视力就是1.0、1.2,他有一个发育过程,那三到五岁的时候,他的正常视力应该是在0.5~0.6之间,这个是的正常范围。
2、五到六岁的时候他的视力大概在0.6到0.8,那么六到八岁的时候才慢慢到正常,接近成年人的正常水平,所以说它是有一个发育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一个正常视力,但是我们还是建议到医院来做一些检查,看看他的驱光状况是不是在这样一个范围。
3、驱光就是你是远视还是近视状态,如上图中这个正号,那么表示他是远视驱光度,就说他是一种生理性的远视,如果他检查出来是一个负数呢,那就是近视了,那就不正常了。所以同样,如果高于这样一个驱光度,同样我们需要干预、需要矫正,就看看是不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如果不在这个范围之内,我们需要比如说戴镜,或者是通过训练,一些干预治疗了。
四、3岁前婴幼儿期视力如何检测?
1.光照反应
手电筒对着小孩,他看到光以后他会有一种反应,避开光、闭眼或者眨眼,如果他没有任何反应,说明他视觉有问题。
2.瞬目反射
我们一样可以用手电筒,也可以用手或者是玩具,在他眼前快速地移动,眼睛就会有反应,会动或者眨眼,还有眼球也会有运动,会跟着那个物体移动,如果没有任何反应,也说明他的视觉可能有问题。
3.眼位检查
眼位检查是很多家长很困惑的,小孩有没有对眼、有没有斜眼,婴儿的时候其实很多对眼是一个假象,所以家长一看孩子是对眼的,到医院检查却是正常的,因为它有一个假象。
实际上也可以用手电筒,用光线通过交替遮盖,看光线是不是落在孩子的眼珠子中央,这个稍微比较专业。
4.眼球运动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比如说你用玩具在他眼前四下转动,保持他的头不动,让他的眼球跟着你手里的玩具动,看看各个方向是不是正常的,两个眼是不是协调,每个方向都测试过之后,如果说他的眼球运动没有受到限制的话基本就是正常的,如果有异常都有问题。
5.视物行为观察
家长要细心地去观察宝宝,是不是会偏头,有没有眯眼看东西,或者说玩玩具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些异常的行为,如果发现这些异常的话,都应该到医院里面去及时就诊。
6.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因为三岁以前的小朋友他不太会说话,不能清楚准确地表达,所以只能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这几个方式去判断自己的孩子,有没有眼部方面的疾病,这很关键。
五、儿童常见眼病
1.早产儿视网膜病
2.先天性眼病
3.弱视(2~4%)
4.斜视
5.近视 (发病率高,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低龄化)
6.儿童眼外伤
六、儿童眼病的预防
原则: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儿童的视觉是逐步发育成熟的:尤其0~3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许多眼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将造成眼睛的终生残疾。由于幼儿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不适,因此,许多的眼病要靠家长细心观察,或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眼科查体,才能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 、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孕期更短或更低出生体重者,发生率可达60%~80%。在发达国家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在早产儿中占据21.3﹪-40﹪的比例,已成为致盲的首位原因。
八、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1.预防: 严格控制吸氧或给以40%浓度的氧,时间不宜太长
2.常规眼底检查
3.积极治疗: 激光或冷冻治疗等治疗往往可以使视力下降的程度控制在有效的范围,让视力得到改善。
先天性眼病
1.先天性小眼球
2.先天性上睑下垂
3.先天性视网膜脱离
4.先天性青光眼
5.先天性白内障
6.视网膜母细胞瘤
7.高度屈光不正
九、如果发现以下情况,提示你的孩子可能有眼病
1.不能注视眼前物体或不会追随灯光转动眼球,提示小儿双眼视力极差,甚至黑朦。当遮盖一眼时小儿无反应,而遮盖另一眼时可引起小儿烦躁、哭闹,说明有单眼视力障碍或弱视。
2.平时喜欢眯眼视物、歪头看电视,看书看电视距离近,则可能视力不好,有屈光不正(远视眼、近视眼、散光眼等)
3.两眼相互位置不正常,如:斗鸡眼(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等。眼球不自主晃动,医学上称为眼球震颤。
4.畏光:先天性青光眼、内翻倒睫、角膜炎症及上斜视等多种眼病都会怕光刺激。
5.流泪、眼屎多:可能有结膜炎、内翻倒睫、先天性鼻泪管闭塞等疾病。
6.红眼:可因结膜炎、角膜炎等引起。
7.白瞳症:即原应为黑色的瞳孔区显现白色、黄白色反光,俗称“猫眼”。可能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白内障等眼病。
十、我国儿童近视眼现状
1.近视眼逐年增加,低龄化趋势
2.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
3.青少年约为2.7亿
4.我国近视发生率为33%
5.世界平均水平22%(1.5倍)
6.每年新增近视眼约为6%
十一、中国的近视现状
2010年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40.89%,比2005年增加9.22个百分点
初中生:67.33%,比2005年增加9.26个百分点
高中生:79.20%,比2005年增加3.18个百分点
大学生:84.72%,比2005年增加2.04个百分点
十二、我国近视眼防治现状
1.各级重视,但为什么近视眼越防越多?
2.教育体制,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3.电子产品的过渡使用
4.户外活动和运动过少
5.学校和家长不够重视或缺乏防治方面知识
关键还是近视眼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明确,影响因素太多,所以给预防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还早不到真正的有效办法.
十三、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1、先天因素(遗传因素), 占60%。
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低度近视为多因子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也有环境因素的参与。
2、后天因素(环境因素),占40%。
长期过度看近是引起近视的主要原因。
十四、近视眼形成相关的环境因素
1.近距离阅读
2.户外活动
3.环境照明
4.读写姿势
十五、近视的预防
五要
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保持33厘米(1尺)左右,握笔食指与笔尖保持1寸,胸口离桌缘1拳。
连续看书、写字、玩电脑45分钟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
学习环境要有合理的光照明。
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要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异常及早治疗。
四不要
不要在光线暗弱和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
不要在卧床和走路时或者在动荡的车厢内看书。
不要看字体过小过密,字迹不清的读物。
不要用淡色铅笔写字。
两加强
加强体育锻炼,减少视近的环境,多看远处,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保持每天1~2小时的课外活动。
加强饮食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A、钙、锌的食物。
户外活动。
球类运动。
十六、提醒家长和小朋友
每半年要检查一次视力;
发现视力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接受全面检查;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代表王华个人观点和建议,请选择性参考!
本文由宝贝在线问提供,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宝贝在线问”
备孕 夫妻生活 13290
备孕 好孕指南 7325
备孕期间女性心理的健康和谐尤为重要,需要夫妻双方注意以下几点
备孕 备孕攻略 6113
备孕 好孕指南 4951
宝5个月 9247
生男生女 多胞胎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不孕不育
宝9个月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夫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