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娃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棉花糖兔子》像是一只猫和一只兔子的素描本,没有其他角色,没有其他背景,配上文字后却述说了一个有关爱的大命题。
我的兄弟姐妹
在我和孩子们共读时,儿子一语道破天机:“这只猫好像我,这只兔子就像妹妹。”在向着育儿作家的道路上前行中,儿女总是给我很多点拨,他们不仅是我观察、研究、陪伴的对象,更是我的灵感源泉。多子女的家庭,孩子们的到来有先有后,大人们会面临公平、时间分配等困境和难题,孩子们也面临诸多挑战。
如同我儿子的分析,书中的灰色虎斑猫奥利弗像是家中的老大,本来他自个儿的大房间,现在被兔子给占了;不仅如此,因为有了比较,主人认为“奥利弗要是像棉花糖那样安静就好了”。于是,当猫尝试去接近小兔子时,眼睛里“闪耀着恶狠狠的光芒”……主人只好把猫“放进了另一间屋子,不再让他靠近棉花糖”。原本“每当肚子饿了,他只需要告诉提莉小姐,她就会打开冰箱,把他要吃的肝脏或是碎牛肉拿出来”,现在也要往后排了,以致于某一天“奥利弗一觉醒来,没有找到自己的午餐”---也正是这次断粮,让小猫有机会自己去寻找并接触到兔子。小猫的自我控制和兔子的温顺可爱,调整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幸福生活。挫折,会成为成长的好时机,老大失落的感受使他更容易接受另一个“他”进入自己的生活。
而身为后来者的兔子,他不总是“一直安静乖巧,从来都是一语不发”,也不只是迷恋胡萝卜,他也在长大,这里闻闻、那里啃啃,像极了新生儿。只是有些粗心的爸爸妈妈忘记了,猫也曾“这里闻闻、那里啃啃”吧?好在猫和兔子再次相遇就爱上了对方。“棉花糖闭上眼睛,在自己刚刚发现的这只毛茸茸的动物身边,无比幸福地依偎着。”
在家庭这样单纯的环境中,老大有机会学习与同辈人相处。在被压缩的资源和空间中,既要照顾到自己,也要照顾到弟妹。而老二有着先天的经验优势----我说的是父母,他们从老大那里得到的育儿教训,都用在老二身上。不过老二也要学会和老大相处,学会协商、退让、包容、合作,这些不是我们成人世界里的妥协---是纯粹的童心包容。这一切,都在为将来的社会生活铺垫着,一个屋檐下的紧密相处,比与小伙伴、小同学交往更直接有效。
相互试探的时期过后,或孩子的身心成熟到了一定程度,他们对于父母的占有欲逐渐降低,对兄弟姐妹的依赖逐渐增强。这种情感连结,以及将来建立在这种亲密连结之上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帮助,是父母所不能给予的。他们之间的小小密码,小小行为,就像猫舔舔兔子,兔子亲亲猫一样,分担了家中长辈那种不求回报的全然付出的爱。
找到一个好朋友
孩子真得需要一个伴儿,特别是在人生最为宝贵的0-3岁。时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到了幼儿园才发现,原来有些事得几个人一起做,有些玩具就得轮流去玩儿,有些情绪发泄了还想着能不能和对方继续做朋友?
书中的猫和兔子的交往也在给孩子们一个示范,如何跟一个陌生人打交道?
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亲近都充满爱意,有时候小宝宝“动手打人”只是在打个招呼,或者是表达喜爱之情,就像奥利弗看到“棉花糖从自己身边经过的时候,他就猛摇尾巴,随时准备扑过去。”
不过,小兔子温和的天性不仅会让人“一见倾心”,而且他的行动也是那么轻易就打动了对方——奥利弗还在犹豫中,“棉花糖已经欢快地蹦过来,在猫的鼻子上亲了一下。”这是最通用的爱的表达,所以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的娃还在用他那稍许“暴力”的方式表达喜爱时,我们最好握住孩子的双手,看着他明亮的眼睛,告诉他:你要是喜欢他,就像你亲妈妈一样,去亲亲他!要是孩子能因此找到一个愿意彼此接受的小伙伴,他会很早地体会到社交的愉悦。为了能有更多的愉悦体验,我觉得有必要为他们寻找多样性的小伙伴,包括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的孩子。邻里之间、兴趣班、公益活动,都能为我们的孩子找到合适的玩伴。
孩子们彼此的相遇会丰富他们的童年经历,有同伴交往才会有完整的童年。
每一只灰色虎斑猫都会珍惜与他们那只棉花糖兔子的相遇。有一个伴,在身边,在心里,在爱里。
李一慢,儿童阅读专家,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
宝1岁7个月 14269
宝1岁6个月 7388
宝2岁5个月 4372
宝5岁11个月 405
宝2岁10个月 255
宝1岁5个月
宝1岁8个月
宝宝3岁22天
1-3岁 宝宝任性
宝1岁8个月
1-3岁 儿童冬季护理
1-3岁 儿童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