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育儿管家

绿豆娃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知识
知识详情
可以吃药治疗的病症就不要用打点滴来解决

俗话说“庸医杀人不见血”。其实,这只是医疗水平低下时的一种借口罢了,即使是用最先进的医疗手段杀人,还是会查得出来的。比如,把伤寒杆菌注射到包子里给老婆吃,把毒蛇捉住了放在老婆经过的地方想把老婆咬死,把氯胺酮放在咖啡里冲给老婆喝,把胰岛素偷偷地加在情人静滴的液体里。。。。。。这些有着医学知识的犯罪分子,不是都一个个地被捉住了么?看来,真想杀人又要不被人发现,还是有点难度的。但对于只想赚钱的庸医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看起来”没有把病人治死的目的和动机,但却干着直接杀人越货的勾当。我想,没有原则的打点滴应该归于此类。

点滴之所以不安全, 原因之一是药液本身容易受到污染。常用的葡萄糖液、氨基酸或其它营养液,无一例外都是细菌、真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的良好培养基。有些抗生素药物也是溶解在含有葡萄糖的液体里(如静注用的甲硝唑溶液)。即使是普通的生理盐水、平衡液,除了水和电解质外,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真菌、衣原体和支原体都可以在里面生长、繁殖。如果这些药物在生产、包装、储存或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了污染,这些液体输入体内时,无疑就是将大量的毒素直接输入体内。严重的会引起患者心跳或呼吸停止。抢救不及时或不适当时,会引起死亡。至于不那么严重的,液体内含有低浓度的或弱致病菌的微生物,引起发热、寒战等反应,医学上叫“输液反应”,虽然不会引起即刻死亡,但有时也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肾脏损伤等。

在给患者打点滴的过程中,很多医生喜欢将药物加入到液体中一起点滴,有时甚至还不止一种药物。现代医学与传统医药最大的不同,就是对药物的单一作用比较了解,对多种药物在一起,会产生什么反应,却所知不多。当多种药物在一起的时候,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等。由于每个病人的病情不一样,每种药物与另外的药物在一起,到底会起什么作用,学术界研究着实不多,只能靠收集一个一个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后,再归纳和整理,最后得出结论。所以多种药物放在一起静滴,后产生什么严重后果,有时可以预测,多数情况下难以预测。比如青霉素,50年代10万-20万单位的剂量,效果就好得不得了。但现在的剂量即使用到800万单位,也不一定起效。青霉素在生产过程中,有时是钠盐,有时是钾盐。如果是在平衡液、林格氏液这类本身含有钾离子的溶液内加入大剂量的青霉素钾,就要考虑钾离子浓度及其对心脏的影响,是否会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头饱类药物与钙离子一起使用时,也是会发生危险的,原理也是如此。

很多人对某些药物会产生过敏反应,但是口服时,胃酸和消化道内的酶,对过敏原有分解作用,所以这类药物要是口服的话,比静滴更安全。如果是直接静脉点滴,这个(消化的)过程没有了,大量的过敏原(抗原)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最严重的是I型过敏反应,实际上就是过敏性休克。青霉素的过敏、异种蛋白直接注入人体所产生的过敏反应,都是I型过敏反应(青霉素也可以引起III型过敏反应),也就是说会使病人产生过敏性休克。如果发现不及时,或者抢救不恰当,患者会在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内死亡。

即使点滴的药物内没有任何不良药物,没有过敏原,药物没有受到污染, 但也有一定的危险。比如滴速过快就是个杀人不见血的方法。我们人体的有效血液循环血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肾脏就要加快工作,把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如果肾脏再怎么努力工作,排出尿液的速度都赶不上液体加入的速度,心脏的负担就会加重,多余的水分就会滞留在肺里,引起急性肺水肿。如果左心 室的收缩能力承受不了这多余的水分,也会发生这种情况。病人会发生呼吸困难、嘴唇青紫,口吐泡沫。由于这个泡沫是从肺里“挤”出来的,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血液的成分,所以泡沫开始的几口多是白色的,后来因为有血液成分,就呈粉红色了。但从心脏的角度出发,是心脏接受不了从肺内来的这么多水分,产生了心力衰竭,所以也有人习惯上叫急性左心衰。这实际上是一个疾病的两种不同叫法,但其病理生理过程是一样的。急性肺水肿(左心衰)一旦产生,如果救治不及时,患者可在2030分钟内死去。所以,打点滴的速度,一定不能太快。尤其是老人、孕妇、肺部有炎症的人、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肾功能不全的人以及婴幼儿,滴速都不能过快。正常人滴速太快了,发生急性左心衰后,抢救相对容易一点,上述这些有问题的人,一旦发生急性左心衰,抢救起来非常困难,死亡率极高。

打点滴的时候往往不止打一瓶,有时要换药。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不小心,或者半夜里护士看不清楚,手脚又不麻利,结果有空气进入到了点滴液体的管子里。如果气体很少,关系不大。气体多了,一旦慢慢地进入血液内,会引起空气栓塞。会不会致死,学术界尚有争论,但国内的确有因此而打官司的。其实,预防空气进入体内的最简单方法是在液体还没有完全滴完的时候,就把药换掉。万一有少数气泡进入了输液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管子从针头上拔出来,放掉这部分气体,当然也失去了一些药物。但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还是有必要的。

发生在云南的“刺五加”致人死亡事件和发生在陕西的“茵栀黄”引起的新生儿死亡事件,都是静脉注射惹得祸。这既可能有药物方面的原因(如尚未知晓这些药物的肾毒性肝毒性等),也有可能是过敏、污染甚至注射过快引起的。总之一句话, 静脉点滴注射药物与肌注、口服相比,后二者的安全性要大得多。但非常遗憾的是,口服药物的价格比注射药物要便宜很多倍,加之患者家属方面的误解,这个问题还值得大声疾呼:尽量少打点滴。

相关知识
乳腺增生可以怀孕吗?

乳腺增生可以怀孕吗?

寻医问药        1523

如何用眼睛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如何用眼睛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宝6个月        4172

警惕:新妈妈产后性生活别摸“咪咪”

警惕:新妈妈产后性生活别摸“咪咪”

备孕 夫妻生活        12078

给宝宝添加辅食过程中必知的要求

给宝宝添加辅食过程中必知的要求

宝7个月        68788

与2-3岁宝宝的亲子游戏:叠毛巾

与2-3岁宝宝的亲子游戏:叠毛巾

宝2岁8个月        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