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作为一种人类个体表达自己的方式而被广泛运用,这也是我们相互了解对方的重要途径。当我们身上的压力不堪重负时,我们需要表达情绪;当我们面临悲伤和快乐的事情时,我们需要表达情绪;当面对孩子不听话而愤怒时,我们也需要表达情绪。
当我们面对一个成年人生气时,想想我们会怎么做?我们可能会先要寻找他生气的原因,甚至还会从自身找原因,然后我们会去接纳他的情绪,进而安抚他的情绪。可是,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大多时候是怎样做的呢?
成年人的情绪背后,可能掺杂着许多原因,而正处于情绪发展阶段的小朋友们,他们情绪的背后,并没有太多的原因,他们出现情绪的原因可能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做某些事情不被我们允许或者是看到心爱的玩具被摔坏了而出现情绪。
作为一名家长,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成天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度过,这种声音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我们对这种声音已经开始变得麻木,麻木之后我们对孩子的情绪不再敏感,而是以自己的需求为主,如果我们正在看手机或者认真工作中,如果这时孩子一直在表达他的负面情绪,那么他很有可能就会招来一顿打。
可是,从孩子出生我们都要励志做一名合格爸爸或妈妈,如果你有过或者正在出现上述对孩子表达情绪的麻木、不耐烦等情况,不妨接着继续往下看。
对于孩子出现的负面情绪,我们不必也不能太在意,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尤其是在孩子还太小的时候,这是他们发展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这是我们就经常采取强制措施,不让他们表达自己,那么我们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心理学教授舒尔博士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在早年经常无法对情绪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但是良好的情绪状态又是大脑健康发育的必需因素,因此成人必需充当一个外部调节器,来帮助孩子调整情绪。”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调节呢?
首先,我们要运用同情能力去倾听孩子。当我们的孩子在某一件事情上感到不安、焦虑、愤怒时,我们家长的倾听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他们现在的情况和他们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但是倾听并不是只要给孩子一个耳朵就可以,我们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孩子的角度并且放下手里的事情,全身心地主动倾听孩子的表达。当孩子在表达他们的情绪时,他们可能会说出一些令我们生气、愤怒的话语,不要着急,安抚一下自己,孩子说出这些话并不是有意在惹我们生气,这是一个信号,是孩子在邀请我们来倾听他们。
其次,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帮助他们描述此时他们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是要家长学会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包括愤怒的情绪、恐惧的情绪或者是悲伤的情绪。孩子由于其所处阶段语言发展的情况,有时他们并无法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们要帮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主要是通过帮助他们描述自己的感受,让他们学会表达,这样就有助于孩子开始思考自己的感受,同时也会增强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大脑中的理性思维得到发展。
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对着我们哭闹,就要烦死了,其实我们应该这样想,他们还愿意对我们哭闹,说明在他们心里,还是需要我们的,还是在乎我们的,我们还是有机会与他们进行沟通的。
承认并接纳孩子当下的感受,帮助他们把感受具体描述出来,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被家长理解、接纳,从而让他们把此时的关注点放在自己的感受上,减少与父母对抗;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孩子重新获得安全感,帮助孩子应对此时的痛苦。其实这样就无形中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无论孩子处于怎样的一种情绪之下,我们都应该承认并接纳他们的感受,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干扰。同时我们要通过具体的语言帮助描述他的感受,这也要求我们要对孩子有足够细致的观察,在家里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身上,不要整天一回到家就抱着手机躺在床上玩。
家长一定要注意,当孩子哭闹时,我们千万不要和他们讲道理,此时的他们正处于情绪之中,他们的大脑中理性部分是不工作的,所以并不会听进我们的道理,恰恰还会加重他们的负担,此时会让他们不仅要面对复杂的情绪,还要面对不理解他们的父母。
不要急着把情绪从孩子身上赶走,要是要让他自己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