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娃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出生不满1岁的小宝宝,他们已经开始认识自己与物体的区别,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通过自己的动作,认识自身动作和动作的关系,逐渐开始认识自我。
让宝宝感受自己和物体的不同
学会区分自己和客观物体,感受自己和外界的事物是不一样的,这是宝宝自我意识萌芽的一种重要表现,因为只有认识自己和其他物体是不一样的,宝宝才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0~1岁的小宝宝,可以通过不断摆弄并使物体做出某些运动后,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动作能够改变物体,自己和物体是不一样的。这样,通过不断摆弄操作物体,从这些动作和伴随动作的结果中,宝宝获得了大量认识自我的机会,并且逐渐学会把自己和物体区分开来,产生一种“我是我自己”、“我和这些东西不一样”的概念。
有趣的小玩具
给宝宝一些小玩具,如拨浪鼓、小皮球等,让宝宝摆弄和操作这些玩具,并且注意观察这些玩具的变化,比如,手摇拨浪鼓,拨浪鼓就会动,而且会发出声音,用手推皮球或者用脚踢小皮球,皮球就会在地上滚来滚去。
小纸飞呀飞
给孩子准备一些薄薄的、撕碎的小纸片,然后家长给孩子示范,用嘴对着小纸片使劲吹来吹去,小纸片就会到处飞扬,然后请宝宝模仿家长的动作,也用小嘴吹一吹,并仔细观看小纸片飞来飞去的样子。
美丽的肥皂泡
给孩子准备一些肥皂水,然后找一个带把的小圆圈,在肥皂水里蘸一蘸,再拿出来,把嘴对着小圆圈吹一吹,就可以吹出好多小泡泡。让宝宝吹几次,感受自己的动作带来的结果,同时体会其中的游戏乐趣。
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培养宝宝的自知智慧,首先要帮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而1岁以内的小宝宝的自我认知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认知更多集中在对自己身体部位的了解,所以,这个时候,帮助宝宝认识自我的最佳方法就是让他们认识自己的身体。
眼睛、鼻子和耳朵
妈妈坐在椅子上,让宝宝躺在妈妈的怀里,看着妈妈的眼睛,妈妈一边用手轻轻抚摸宝宝的眼睛、鼻子和耳朵等身体部位,一边对宝宝说:“这是宝宝的小眼睛、小鼻子、小耳朵。”
小手放哪里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着,妈妈一边念童谣:“小手放哪里?小手放肩上。小手放哪里?小手放鼻子(眼睛、耳朵、头发、脑袋、胳膊、腿等各个部位)上。”一边和宝宝一起,将手放在相应的身体部位上。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宝宝逐渐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
学会认出自己的样子
培养孩子的自知智慧,家长还可以利用宝宝在镜子前玩、看自己的照片等方法,让宝宝学会认出自己,感受自己大致长什么样,发展初步的对自己整体形象的认知。
镜子里的我
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照镜子的时候,还不能把自己和镜子中的自己等同起来,他们常常会把镜子中的自己当作其他人或游戏的玩具、伙伴,有时候还会亲亲镜子中的小宝宝、用手摸小宝宝。而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认识到,镜子中的人就是自己,和自己是一样的,从而发展了对自己的整体形象的初步认知与感受。
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宝宝照镜子,在镜子面前嬉戏玩耍的机会,帮助孩子指认其中的人是谁,比如你可以一边指着镜子中的小宝宝,一边对它说:“宝宝看,这是谁呀?哪个是宝宝呢?”“哦,是宝宝,是宝宝自己!”
或者,可以让宝宝动一动,做一些动作,然后再看镜子中的动作,让宝宝感受、对比自己的动作和镜子中的动作。
宝宝的照片
宝宝稍大一些,比如快1岁的时候,家长可以把宝宝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照片都拿出来,让宝宝看着照片,指一指哪个是自己。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宝宝认识和了解不同形象的自己,了解自我。
学会认出自己的物品
对自己的认知和感受,除了要让小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形象之外,帮助宝宝认识和自己有关的物品也是增强宝宝的归属感、促进宝宝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因为宝宝在分辨、指认自己的物品的同时,也会感受和体验到“这是我的,不是别人的”,从而发展初步的自我认知概念。
平时,家长可以把小宝宝的玩具和爸爸妈妈用的物品(比如烟灰缸、香水等)放在一起,然后鼓励小宝宝从中找一找,指一指哪个是自己的东西,哪个是爸爸妈妈的东西。”
或者,把宝宝的玩具和其他小伙伴的玩具放在一起,让宝宝尝试指认哪个是自己的玩具,哪个不是自己的玩具。
感受自己的名字
知道自己叫什么,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宝宝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宝宝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人有了名字,才能使自己区别于他人,从而成为一个不同的,独立的人。刚出生不到一岁的宝宝,虽然还不知道名字的真正意义,但却已经能够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呼唤,能够把自己和爸爸妈妈所叫出来的名字联系起来。
摘自《0-6岁育儿经大全集》 作者:静涛
备孕 1555
宝2个月 68093
宝1岁9个月 13804
宝8个月 37304
备孕 夫妻生活 8069
宝1岁3个月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好孕指南
备孕 夫妻生活
宝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