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增强免疫力只用这一招
冬天冷空气一来,不仅起床难,连外出都少了,别说娃了,咱们全家都是宅宝宝,可即使宅着不动也还是抵抗不了流感的全方位的袭击。幼儿园里大家接二连三的生病,朋友圈里的宝宝不是肺炎,就是发烧。虽然寒流来势汹汹,可把孩子裹成小粽子,躲在家可不好。捂出的孩子多娇弱,不如培养一个抗冻的宝宝,适当减衣多进行户外活动才是宝宝过冬的正确打开方式。
今天咱们聊一聊对于增强免疫力、运动发展都有好处的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好处多,具体可以这么做:
1.发展大运动、增强协调性。孩子练习走路阶段,妈妈的拥抱、推拉玩具的使用可以鼓励孩子在室外进行走路练习。父母还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跑和跳,这些运动的游戏可以帮助学步儿锻炼身体的大运动技能,提高平衡协调能力,亲子户外活动会增加练习的趣味性,空间也大,锻炼效果也会更好。
2.适当的接触冷空气,增强免疫力。断奶之后,宝宝从母体继承的免疫能力逐渐减退,最深的免疫机制也不够健全。在幼儿园、医院感染病毒细菌之后容易得流感,所以,幼儿应该适度的进行耐寒的锻炼,多到室外活动、增强鼻腔、咽喉上的呼吸道黏膜的抗菌的能力。适度的寒冷训练,可以激发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具体怎么进行耐寒锻炼呢?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抱孩子出门呆一小会,从每天几分钟慢慢的增加到十几分钟,等孩子大一点就可以进行短时多次的户外活动。
3.远眺自然预防近视。妈妈向来特别关心宝宝的视力保护,可是你知道吗?即使严格控制宝宝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的时间,长时间呆在室内,总是看近处的东西,也会影响宝宝视力的。保证每天两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就是成本最低,也是最有效的预防近视的办法,多带孩子出门活动,让他能够纵目远眺,对调节眼球保护视力大有好处。
4.带宝宝认识世界学习如何交朋友。户外活动也可以带着问题和目的出门,比如说我们去看看小花猫在不在花坛边吧。宝宝猜小区的花有没有开。在自然的环境中玩耍,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有时候孩子看到楼下有其他小朋友,就要求妈妈也想下去一块玩,有玩伴的小朋友情商更高,更懂得如何分享以及如何解决冲突。小区的儿童区或者公园都是小朋友结识新朋友的场所。户外活动三要三不要
自从有了娃周末天好就会出门晒娃,但这些户外活动要点你都注意到了吗?
哪三要呢?要做好热身的措施,鼓励孩子多动。户外不动就晒太阳也是很舒服的。但这不晒娃可起不到锻炼的效果,还会因为散热过多而着凉,活动前还要动动手动动脚,把四肢活动开,既可以使体温升高不惧寒,也可以避免没活动带来的运动的伤害。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调解户外的活动时间,选择在上午十点之后,利用光线充足、室外温度较高的时候在户外玩耍,而夏天则应该延长早晚活动时间,避免在最热的时候活动。孩子着装应该宽松舒适,应该根据孩子体温变化适当的给孩子增减衣物。脖梗的温热、手心不出汗是穿衣的最佳的法则了。此外,活动时,孩子的衣服也应该宽松,既方便穿脱也不容易闷汗。
三不要。不要在恶劣天气里进行户外活动,雾霾天不要出门,太低的气温也不适合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带着孩子回老家的话,大家可以选择天气晴好的时候,跟孩子做些亲子游戏,顺便感悟自然。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不要过大,根据宝宝年龄和身体情况安排适时适量的运动,避免太大的运动量,让宝宝体力不支而生病。吹泡泡、跳格子、捉迷藏、滑滑梯这些活动就很适合宝宝在冬天玩。其实孩子真的很傻白甜,一个塑料袋就能在小区里追上十分钟。别让孩子穿着汗湿的衣服继续活动,宝宝运动出汗之后要及时擦干或者是换上干爽的衣服保暖,在寒风中穿着汗湿的衣服继续活动很容易感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