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孩子沟通家庭的困难和挑战
很多父母总是觉得,孩子的世界就应该充满阳光和快乐,生活的阴影没必要让他知道。
爸妈觉得,帮孩子过滤掉一切不好的事情,是对他的保护。
保持积极阳光的形象,才是作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但孩子往往比父母想象的更敏感——《少年说》里就有这么一个向“冷战父母”喊话的眼镜男孩。
发现爸爸妈妈冷战之后,他都会偷偷把他们说的话都记录下来,结果发现爸爸妈妈每天说话不超过5句,最长的不超过5秒。
他向爸爸妈妈大声喊到,“这样的氛围让自己像一块难受的夹心饼干”。
当被问到为什么冷战的时候,妈妈有点尴尬的解释到:工作和生活都会遇到一些压力,全家才会因为沟通不到位,产生一些分歧。
所以你看,别说离婚、欠债,就连家里鸡毛蒜皮的矛盾、自己职场上的失利、偶尔的情绪沮丧,孩子也能察觉到。
为人父母,真的好难。
把孩子隔绝在完全真空的环境里,会让他丧失了对挫折免疫的能力;但一天到晚和孩子抱怨自己有多辛苦,似乎又有点用“卖惨”绑架孩子意志的嫌疑。
要不要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这对很多家长,都是一道左右为难的选择题。
要怎么跟三岁孩子解释房贷、学区房这些成人世界的话题呢。
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博士说,孩子对挫折的态度,在8岁左右开始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
这些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能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既然是家庭成员,那就是苦乐同享的共同体。
你今天面对困境的方式,也是孩子将来面对困境的方式。
孩子终归需要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比起“完美的生活”,让他了解真实的家庭状况、面对生活的挑战更重要。
能真正把孩子看成是家庭成员,能跟孩子苦乐共享,这才是家最宝贵的地方。
作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是让他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