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见问题二
问题一在上一篇文章
1乳房肿块
新生儿偶尔会出现乳房肿大、乳房附近有肿块、泌乳等情况(无论男女),这是胎儿在母体内受到母血液中高浓度生乳素刺激的影响导致的。
一般出生后1-2周新生儿体内激素水平逐渐降低,一部分被自身分解,另一部分随乳房分泌排除体外,乳房肿大的情况也会随之消失,所以不需要处理。
2新生儿疝气
新生儿疝气主要分为两种:脐疝、腹股沟疝
脐疝的主要表现是孩子肚脐凸起,哭闹时会有明显加重表现。出现这个情况主要是由于孩子腹腔肌肉发育不完全,腹腔闭锁性差无法固定腹腔脏器。
新生儿脐疝的自愈可能性非常大,在脐疝明显的时候,注意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一般一月内即可自行恢复。少数体质较差,生长发育缓慢的孩子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致1岁左右。如孩子1岁后仍无法完全恢复(哭闹后复发),建议带孩子到医院看看,有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主要出现于新生男婴(女婴也有,男女比例约为4:1),其表现为腹腔脏器脱落致腹股沟处,造成腹股沟明显凸起膨出,特别是哭闹时症状严重
腹股沟疝一般考虑是胚胎发育异常导致的,原则上都是建议手术治疗
上面就是孩子一些常见的问题,下面我来说几个家长们比较容易忽视的情况:
1、孩子视力问题
出生一周,宝宝的视力趋向于近视,可以把视力集中于8至15厘米远的物体上,还能够用眼追随移动的物体,随着时间也将学会跟踪运动的物体,并且喜欢看人的面孔或者高对比度的图案。但是这个时间段的孩子两只眼睛运动还不够协调,很有可能出现对眼(斗鸡眼)的情况,家长们不要太着急这个情况会随时间自行恢复。
2、 新生儿抖动和抽动(重点必读)
细心的家长们可能会发现孩子睡觉的时候偶尔就像被吓到了一样全身紧张双手向上举,双脚向下登,不自主的抖一下子,之后全身慢慢恢复放松。这个情况叫做新生儿抖动,主要是因为孩子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对肌肉的控制还不完善,对噪音光线等刺激做出的全身性的反应,一般等到孩子3月左右大脑发育到一定程度了可以自行消失,无需处理。
新生儿抽动就比较严重了,其表现为全身肌肉出现僵直,一阵阵抽动,并且头后仰,双眼上翻还有凝视,此时神志会变的不清。局部肌肉也会发生抽动,手指、脚趾同样也会,或眼球转动,眼球出现震颤、眨眼动作、凝视等。抽搐的时候为几秒钟或数分钟,严重者会达到很多分钟作。新生儿抽动情况是明显的病理表现,其原因种类比较多而且轻重不一很难判断,如果怀疑孩子有类似情况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3、 新生儿睡眠时间及喂养原则
7日-1月孩子的睡眠时间一般在20小时左右,每个睡眠周期在45分钟左右(睡45分钟睁下眼可能继续睡),2-4个小时需进食一次,进食量因个体差异不等。
原则上来说尽量纯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充足能量和复杂的营养及免疫元素,一方面足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另一方面提供的免疫元素可以有效防止孩子胃肠道疾病。但是很多新妈妈母乳不够,这个时候添加奶粉的话,一般建议优先母乳喂养(先喂一侧乳房,单侧乳房完全排空后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从后喂的一侧乳房开始),如两侧乳房喂养后孩子仍有进食欲望再严格按照奶粉说明书配比比率喂养。这个月龄的孩子每天进食量有限,奶粉过稀有可能导致缺乏营养影响身高体重增长,奶粉过稠有可能进食脂肪过多导致孩子出现儿童期肥胖症(严格禁止只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