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腹痛的常见问题解答
医学上将腹部分为9个区如下图,由内到外顺时针依次是:脐区、上腹部、左季肋区(左上腹)、左腰部(左中腹)、左髂部(左下腹)、下腹部、右髂部(右下腹)、右腰部(右中腹)、右季肋区(右上腹)。
每个分区对应的内脏位置是固定的,如果可以确定疼痛位置就可以大概判断出导致疼痛的原因,具体如下:
脐区疼痛:多考虑肠道炎症;
上腹部疼痛:多考虑急性胃炎(可伴恶心、呕吐、发热等)、溃疡病(长期慢性疼痛或间断性疼痛);
左上腹疼痛:多考虑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胰腺炎、肿瘤(局部包块)、肠息肉、肠梗阻(近期无排便,儿童多见)、肝脾肿大(触诊疼痛)、主动脉瘤(儿童少见)、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感染后可诱发);
左中腹疼痛:多考虑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胰腺炎、肠套叠、胆道疾病(儿童少见);
左下腹疼痛:多考虑肠梗阻、肠炎、疝气(男童多见)、泌尿系炎症(疼痛在排尿前后);
下腹疼痛:肠炎、肠套叠、阑尾炎;
右下腹疼痛:阑尾炎、肠炎;
右中腹疼痛:肠炎、胃溃疡、胆道疾病;
右上腹疼痛:胃炎、肠炎、胆囊炎、肝脏病变(儿童少见)、肿瘤。
因为孩子很难描述疼痛具体位置,再加上做腹部触诊配合程度不好,所以单凭疼痛位置很难准确判断疼痛的具体原因,下面是几个常见导致孩子腹痛的疾病及特点:
1. 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7岁以下孩子,可出现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2. 急性胃肠炎:常因饮食过量、生冷刺激诱发,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
3. 肠梗阻(危重):无明显诱因,可出现腹痛、便血、近期无排便排气、腹部肌肉紧张;
4. 肠套叠(危重):好发于2岁以下孩子,剧烈腹泻后用药不当高发,可出现阵发性腹痛(疼痛可不明显)、便血、腹部包块;
5. 肠胀气:好发于低月龄孩子,夜间喂奶过后常见,可出现哭闹严重、易醒;
6. 阑尾炎(危重):5岁以上孩子多见,除腹痛外无其他明显特征,患病孩子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救治不及时会带来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危险性高。
7. 疝气:好发于低月龄孩子,体表会有明显凸起(脐疝主要在肚脐,腹股沟疝主要在睾丸处,内疝可表现为全腹),可随呼吸增大或减小,哭闹是加重;
8. 病毒性心肌炎(危重):近期出现过病毒引起的发热或腹泻,可出现口唇颜色发白,出虚汗,四肢凉;
9. 溃疡、胰腺炎、结石、肿瘤等,出现可能性小,在这不做赘述。
简易解决办法:1、摩腹:双手搓热,用手掌以肚脐为中心在孩子腹部顺时针画圆,动作轻柔;2、热敷腹部;3、少量饮用温开水;4、禁食;5、少量口服健胃消食片等。
腹痛属于儿科急重症不能大意,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任意一种需及时到医院就诊:1、腹痛剧烈(阑尾炎);2、伴高热(提示感染严重);3、口唇颜色发白,出虚汗,四肢凉(需排除病毒性心肌炎可能);4、剧烈呕吐、近期无排便或排便规律改变(肠梗阻、肠套叠);5、血便(肠梗阻、肠套叠);5、长期无明显诱因发作(排除肿瘤可能)。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科普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