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新妈妈要让宝宝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只有这样,你的宝宝才能很快地学会说话。
宝宝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培养宝宝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瀚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宝宝的求知欲望,引导宝宝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有计划地带领宝宝直接观察,给宝宝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宝宝学习的兴趣。如给宝宝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宝宝:“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宝宝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宝宝说:“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宝宝(小蝌蚪)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了”等,宝宝列举了许许多多他们生活中的经验,兴趣很高。
图画读物是宝宝的精神食粮,是宝宝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宝宝喜爱。欲想发挥图书作用,也需要教师与爸爸妈妈做具体指导。如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先教宝宝看书的方法,拿到一组图画,要求宝宝先看页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如《刺猬树》是由6幅画组成,让宝宝按顺序找好每一幅画,看完图后,第二步让宝宝看里面有谁?第三步让宝宝看它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看完以后,请宝宝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讲述故事。如此,宝宝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却能看出画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宝宝注意倾听的能力,这是发展宝宝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宝宝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着说。讲故事是向宝宝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宝宝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宝宝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给宝宝讲,让宝宝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给宝宝积极创造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给宝宝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宝宝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宝宝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让宝宝听后模仿、想象,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
让宝宝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宝宝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培养宝宝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宝宝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文明习惯的一种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宝宝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愿意讲出来。当宝宝用语不恰当时,教师要及时地予以纠正。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宝宝饭后、游戏、放学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宝宝交谈。在交谈中,教师和宝宝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关系可更加亲密,宝宝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这不论对宝宝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在组织宝宝集体学习时,更要注意启发宝宝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给每个宝宝“说”的机会。宝宝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因此,我们要给宝宝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宝宝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发展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宝宝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宝宝词汇,并能正确地运用。教会宝宝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宝宝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宝宝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宝宝的发音不准,教师和爸爸妈妈要注意及时地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
摘自《0-3岁,孩子最佳的培养期》 作者:徐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