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育儿管家

绿豆娃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知识
知识详情
幼儿语音训练的好帮手

清楚、正确地发音是口语交际的必要条件。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成熟,又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3~4岁的孩子已基本掌握了本民族的发音。但是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尤其是方言的影响,江南地区的孩子在学说普通话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表现为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相混,如:把“老师”念成“老四”,“幼儿园”念成“幼了园”,“吃饭”念成“次饭”。如何帮助孩子学说普通话,学习发准音呢?经长期的实践发现,儿歌与游戏不失为幼儿语音训练的好帮手。
(1)充分运用幼儿喜欢又容易接受的儿歌,训练幼儿的语音。将容易混淆的音编进儿歌,通过反复练习,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发音。如儿歌“小袋鼠”(练习d、t):小袋鼠,真贪玩,大人叫,它不理。身体跌进石缝里,嘴里还说“玩玩玩”。儿歌“小鸡唧唧叫”(练习i、q、x):小鸡唧唧叫,青蛙呱呱叫。小鸡要气球,青蛙要西瓜。儿歌“喇叭花”(练习g、k、h):喇叭花,真听话。爬高墙,太阳一出就开花。
(2)充分运用幼儿最感兴趣的“玩”,将容易混淆的音编进游戏。例如,开商店游戏,成人扮售货员,幼儿扮顾客,一起开展卖柿子的游戏。“买柿子,卖柿子,还有兔子和裤子”。在商店中成人放入多样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发各种音。在买东西时,必须要说清“我买一个梨”、“我买一个柿子”等。发准了音,才能卖给他。
利用儿歌对幼儿进行语音训练,使幼儿在无意识的游戏活动中,自然地练习了正确的发音。这样,幼儿在模仿中经过反复练习,促使自己发音正确,口齿清楚,使语言与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学动物叫声
学习动物的叫声,是孩子喜爱的游戏形式。我们常会看到孩子边模仿动物的姿态,边学着“叽叽”、“喵喵”的动物叫声。这些看来很简单的模仿行为,对孩子来说,却并非容易掌握。仔细倾听会发现孩子将“ga、ga”发成了“ka、ka”。之所以会出现发声的错误,与其语音发展水平密不可分:
其一,3~5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重要期,此时语音的进步是最快的,但也存在着较多的发音错误。由于儿童生理不够成熟,不能恰当地支配发音器官,还不善于掌握发音部位,对发出元音错误较少,发出辅音错误则较多,尤其对m、f、g、w等辅音的发音感到困难。其原因是辅音需要依靠唇、齿、舌等运动的细微分化,而3岁左右的孩子由于唇与舌的运动不够有力,发出的辅音往往是两个语音之间的音,造成发音不够准确。
其二,儿童学习语音,最初是简单的条件反射性质的活动,自言自语或跟着他人说,而且不能分辨自己与别人发音上的错误。4岁以后,儿童的语音意识明显发展,对自己和他人的发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做发音游戏,尤其是学习动物的叫声游戏。因为在动物的叫声中,包含了较多的辅音,特别是有的辅音拼成音节时,更容易出现发音的错误,把“ga”发成“ka”;喵喵发成了“mo、mo”。
由此,孩子可以在学习动物叫声游戏中,既了解了动物的特征,又练习了正确的语音,对孩子言语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摘自《0-6岁育儿经大全集》 作者:静涛
   

相关知识
怀孕五征兆,预知你已经怀孕

怀孕五征兆,预知你已经怀孕

备孕 验孕测孕        132599

不影响哺乳的6种特殊检查及疫苗

不影响哺乳的6种特殊检查及疫苗

宝2个月        7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