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娃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口算为主,笔算为辅的原则
心算有两种,一种是眼看算式(不列算式)进行计算。例如,幼儿看到算式“8+7=”后,算出答案并说出来:“15”。另一种是听到算式进行计算(一般称口算)。例如,幼儿听到念“5+13=”后,算出答案并说出来:“18”。口算比笔算更能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及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发展幼儿数学内在的能力也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口算可以在任何场合进行,不需要任何工具,比较灵活。
在训练中以口算为主,同时进行适当的笔算,这是为入学以后的学习准备的,因为入学后,有大量的笔算,如果到时候才开始学习笔算,势必影响解题速度,不利于数学学习。
2.集中训练原则
幼儿计算能力以及综合数学能力的发展与其他能力的发展一样也有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
集中训练的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心算训练最好安排在一段时间里(如2~4个月),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如10~20分钟),连续不断地进行训练。使幼儿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和养成一种习惯,使幼儿感受到心算训练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一件事情,并且很高兴地进行训练。
第二,每天的心算训练最好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一定难度,内容多一些,并且要求幼儿解题的速度尽量快。
这样集中的训练会使幼儿在短时间里有一个质的飞跃,为心算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以后,若能坚持每天少量地或隔几天进行一些训练,就能保证心算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综合数学能力的发展。
3.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训练幼儿心算能力时,应根据数学内容的前后关系以及幼儿掌握的情况,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训练,不可间断。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其各部分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前面的内容掌握不好,后面的内容就很难掌握。不少幼儿数学学习不好,就是因为家长在教幼儿数学时,贪多求快,前后内容脱节的缘故。结果欲速则不达,影响了现阶段的数学学习事小,更重要的是挫伤了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甚至对学习数学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据我们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发现,不少学习不好的学生就是因为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不当所造成的。这些家长们凭自己的理解来教幼儿,结果幼儿无法接受,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心理,学习毫无兴趣,以致影响了入学后数学的成绩。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数学能力发展以及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有以下的规律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按自然数口头数数
第二阶段:数物对应数数(点数)
第三阶段:利用数数结果说出总数
第四阶段:按实物取出同样多的实物
第五阶段:按语言要求取物
第六阶段:倒数,识别平面图形
第七阶段:认读数字,掌握自然数的前后关系
第八阶段:按实物比较多少
第九阶段:比较数的大小
第十阶段:掌握序数,建立空间位置关系和时间关系
第十一阶段:隔位数数及成对数数
第十二阶段:掌握数的组成、建立立体概念
第十三阶段:掌握数的分解
第十四阶段:掌握加法概念
第十五阶段:掌握减法概念
第十六阶段:掌握乘法概念
第十七阶段:掌握除法概念
4.难易交替波浪式内容设计原则
每天的训练都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每天训练进展是否顺利将极大地影响幼儿的情绪及他们对训练的好恶与需求。经研究发现,如果训练题的难度是逐渐递增,幼儿每天都需要控制自己去克服困难,那么对毅力、自信与耐心不够的幼儿来说是难以忍受的。研究还发现,如果我们把题目编排得难易交替,即做一两天很难的题目(幼儿做这些题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然后做一两天容易的题(幼儿较轻松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安排幼儿会很喜欢,因为不会使他们感到太容易或太难。而且重要的是经过这样难易的交替,他们慢慢会悟出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去做,什么难题都能做出来。”
在编排训练题时,虽然已把这个原则贯穿进去,但仍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幼儿,因此家长在训练时要注意运用这个原则,根据幼儿每天的训练情况适时调整题目的难易程度,不要把每天的题目都安排得太难而要难易交替。
摘自《0-6岁育儿经大全集》 作者:静涛
备孕 729
备孕 138721
宝11个月 11644
备孕 不孕不育 2999
备孕 588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生男生女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夫妻生活
备孕 夫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