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妈妈要多抱抱宝宝。
在宝宝刚生下来几个星期里,一定要多抱抱他。亲密的身体接触会使妈妈和自己的宝宝产生相互依恋的情感和亲密无间的交流。尤其是在他清醒的时候,更应该抱抱他,逗逗他,与他说话。这种与宝宝之间亲密的“皮肤交流”,对其最初的健康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他不安时、饥饿时或是疲倦时,都需要妈妈来抱抱他,或是安抚他。这种轻柔的抚摸、镇静的话以及和蔼的目光,都会使他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意,不仅使他身体感到舒服,更使他心里感到无比“惬意”。有关的研究发现,这种经常性地拥抱和抚摸能够迅速促进早产儿的发育,也能使出生体重偏轻的新生宝宝迅速增长体重。而缺乏拥抱和抚摸的新生宝宝的增长速度则要慢得多,因为他们的皮肤处于“饥饿状态”,缺少拥抱和抚摸等精神营养。所以,千万不要使自己的宝宝得“皮肤饥饿症”。正是通过这种早期的搂抱、抚摸、哺乳以及各种皮肤间的接触,宝宝才开始对外界各种事物感兴趣并迅速学会对成人的各种行为做出正确的反应,这其中就包括对成人的语言做出各种反应。
第二,利用宝宝的玩具,手铃和拨浪鼓。
妈妈可以在宝宝的手上套一个宝宝用的手铃,这样就可以培养他最初的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他会不断地摇动手腕以使铃声不断。妈妈也可以在他的脚上套一个小铃铛,这样在他踢腿时,就会听到铃声。同样,这也会促进他听力和一些能力的表现。妈妈还可以自己拿一个手摇拨浪鼓,经常对着他摇。这样既增进了亲子的感情,又发展了宝宝的能力。
第三,爸爸妈妈和宝宝的发音游戏。
如果有时间最好多跟宝宝玩一些发音游戏。所谓的发音游戏就是,爸爸妈妈发出一些简单的语音来逗宝宝玩。宝宝也慢慢模仿出发声,爸爸妈妈再模仿宝宝的声音。如此反复,一来一往。这样,宝宝就会听他们自己的咕咕声,并在重复这些声音中获得愉快的感觉。这是爸爸妈妈和宝宝都爱玩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游戏。一开始,爸爸妈妈只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韵母音,如“a”。这样的音宝宝容易模仿。可以先叫他的名字,然后用目光注视他,并开始用一种唱歌的声调来发出“a”这个音时,接着再抚摸他、冲他微笑。稍停一会儿,看看他是不是会给你也发出一个音(这时一定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这一阶段的宝宝一般要10秒钟左右才会有反应)。如果他真的发出了声音,那么,应立即重复他的声音并且和他反复进行这种游戏。如果听见他发出咕咕声音时,就立即和他说话,就像已经听懂他的“说话”一样。这个游戏能够使宝宝很快发出一些声音并学会模仿发音。爸爸妈妈对他的模仿又鼓励了他对这些的反复练习。这样,就为他在以后阶段里真正学习语音做好了准备。而且,这种游戏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经过这种发音游戏训练的宝宝,以后不大爱哭,他们反而喜欢发出叽叽咕咕的声音。这可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摘自《0-3岁,孩子最佳的培养期》 作者:徐玉怀